從直覺到演算法:律師如何用數據贏得訴訟與客戶?

2025/09/03|市場趨勢
從直覺到演算法:律師如何用數據贏得訴訟與客戶?

律師一來一往的法律專業,過往一向被視為是基於經驗、判例、與律師個人直覺判斷的「質化」科學;然而,隨著法院文件、判決書、以及事務所營運流程的全面數位化,一個龐大的、未被充分利用的資產「數據」正浮出水面,一股將數據分析(Data Analytics)導入法律實務的量化革命正在興起,其核心是將傳統的「經驗法則」,轉變為有數據支撐的「精準決策」。

☉ 訴訟策略的維度升級:從「判例分析」到「機率預測」

過去,律師制定訴訟策略,主要依賴對關鍵判例的深度解讀與個人的執業經驗,而數據分析並非要推翻此模式,是為其增加一個全新的決策維度。

透過對數千、甚至數萬筆公開判決數據的分析,律師得以回答過去只能憑感覺猜測的關鍵問題「面對這位法官,採取A論點的勝率是多少?提出B證據被採納的機率有多高?」、「案件在這個階段達成和解的可能性與平均金額是多少?」

這使得訴訟策略的制定,得以從單純的「法學演繹」,部分轉向基於統計模型的「機率預測」,從而在談判桌上與法庭中,取得更強而有力的資訊優勢。

☉ 事務所經營的精準導航:從「財務報表」到「營運洞察」

數據分析的價值,不僅體現在案件策略上,更體現在事務所的「經營管理」中。傳統事務所的經營決策,多半依賴年度的財務報表與合夥人的直覺;然而,事務所日常運營中產生的海量數據,如工時紀錄、案件類型、客戶來源、帳單週期等,其實是一座未被開採的金礦。

透過系統性的數據分析,事務所的領導者可以做出更精準的決策「哪些類型的案件利潤率最高?」、「哪些客戶的終身價值最大?」、「團隊成員的時間,是否被有效地分配在高價值的工作上?」、「哪個行銷渠道帶來的優質案源最多?」

這些基於營運數據的洞察,能讓事務所的資源配置更優化,並將經營模式從「被動反應」,轉向「主動預測」。

☉ 應對策略:建立「數據思維」的文化

對中小型事務所而言,導入數據分析的起點,不必然是昂貴的軟體投資,而是一種「數據思維」的文化建立,這意味著開始有意識地、結構化地收集並整理事務所的關鍵數據。

同時,鼓勵團隊成員在提出策略建議時,不僅僅依賴個人經驗,更要主動去尋找數據上的佐證,隨著法律科技市場的成熟,越來越多成本可控的數據分析工具將會出現;然而,工具本身無法創造價值,真正能創造價值的,是懂得如何向數據「提出正確問題」的專業大腦。

數據,不會取代律師的智慧,但它會讓智慧變得更加致命,在這個新時代,最有力的法律論證,將不僅僅是基於法條與判例,更是基於對機率與趨勢的深刻洞察。

法律專業的「藝術性」不會消失,但其「科學性」的比重將會大幅提升,那些能成功融合人類經驗與數據洞察的事務所,將建立起一道難以超越的競爭壁壘。無法駕馭數據的律師,將在未來的法庭與市場中,處於嚴重的資訊不對等劣勢。

← 返回最新消息